中国篮球协会正式宣布,2025-26赛季CBA联赛将实施单节10分钟赛制,完成从48分钟到40分钟的历史性转变。这一重大规则调整在篮球界引发广泛讨论,多位资深媒体人从不同角度剖析了改革带来的深远影响。

值得注意的是,前中国男篮主帅乔尔杰维奇早在2023年世界杯兵败后,就曾向篮协提出与国际篮联赛制接轨的建议。如今这一构想终成现实,标志着CBA联赛国际化迈出关键一步。
**赛制变革的多重利好**
缩短比赛时长将显著提升比赛强度。球员需将原本分散在48分钟的体能集中释放于40分钟内,攻防节奏势必加快。同时比赛容错空间收窄,任何战术失误都可能直接影响赛果,这对球员专注度和教练临场指挥提出更高要求。
竞争格局也将迎来重塑。强弱队之间的实力差距有望缩小,逆转好戏或将频繁上演。由于领先优势在缩短的赛程中更难建立,传统强队很难在前三节就锁定胜局,这将有效减少垃圾时间,增强比赛悬念。
对于球员发展而言,新赛制将助力国手更好适应国际大赛节奏。此外,外援数据泡沫可能被挤压——像福建队高登那样场均35分的夸张表现,在紧凑的40分钟赛程中难再重现。
**改革面临的现实挑战**
年轻球员的成长空间受到关注。在竞争白热化的40分钟比赛中,主力球员出场时间可能进一步增加。目前各队外援名额已达4人,国内球员仅剩8个席位,其中过半数为经验丰富的老将,年轻球员的锻炼机会面临严峻考验。
商业层面同样存在变数。48分钟赛制带来的近20分钟额外直播时长及官方暂停,为赞助商提供了更多曝光机会。缩短赛时后,联赛商业开发需要探索新模式以平衡各方利益。
尽管存在争议,但多数观点认为,与国际接轨的赛制改革将推动CBA整体竞技水平提升。当联赛品质与关注度达到新高度时,当前面临的挑战或将迎刃而解。这场持续数年的赛制讨论,终于迎来实践检验的时刻。